大家有没有想过,调查问卷究竟是在调查什么?
今天查查在和一个朋友的谈公司改组问题,我们公司是一家近几年成长较快的企业,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很多走资本路线,快速成长型企业基本都会面临的一个难题,就是企业“抄近路”发展的原因,表面上的财务数据非常的光鲜亮丽,而企业内在的管理架构还属于一个典型的“创业型”的班底。在谈到需要对于在企业内部做一些咨询访谈的时候,朋友表示其结果一定是收获更多的“不满”,也一定是以“情感催生”的各种“吐槽”,咨询与访谈未必能收获核心的诉求……说到访谈,必然会联系到最终以“数据统计”为导向的结果。在这方面,其实是存在着很多的认知偏差的。
既然是“数据统计”那其实我们一般所看到的都是经过“统计”后的结果,比如拿买彩票来说事吧。一个经常买彩票没中过大奖的人,和只买过一次就中大奖的人,在中奖的概率上其实没什么可比性,因为不管中不中奖,都和这2个人的努力和执着没有关系。但有心的“商家”就会用这些经过“统计”的数据来说事,以达到其核心的目的。
再比如前几天在攒粒网做一份调查问卷时,有一个调查选项是:你认为我们教育领域中提倡“双减政策”的好处有哪些?给出的是4个多选答案。然后的一项则是,你支持“双减政策”的理由是哪些?还是4项多选。我是一边填写,一边开始揣测其调查问卷的最终统计结果……
另外,前段时间,由于“电动自行车”的“合法”化问题,被大众媒体炒上了风口浪尖。我在一些所谓的“官方报道”上也看到了一些有意思的“数据统计”,大致内容是经过“调查”,有超过70%的大众支持新政......看吧,这里用的是百分比,感觉上新政还是博得大部分百姓所拥护的。而后面又有“更新”,说的是参加统计的只有15人……
所以呢,有些时候,当我们在看到一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,也需要自己拥有一双判别内核问题的慧眼,既能看透问题后面的表象,又能看到表象后面的需求。如果是你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,记住,带上那个理解“真实需求”的大脑。
- 上一篇: 参加反电信诈骗问卷,赢《孤注一掷》观影券
- 下一篇: 关于一调网信用值相关问题解答汇总篇